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所謂“串行通信”是指外圍設備和計算機之間使用一條數據信號線,數據在一條數據信號線上逐位傳輸,每條數據占用固定的時間。
這種通信方式使用的數據線較少,在長距離通信中可以降低通信成本,當然其傳輸速度比并行傳輸慢。 另一方面, 由于高吞吐量要求, 計算機內部CPU與串口之間的通信始終采用并行通信,因此串口的實質是將CPU與外圍設備的數據格式(或串行-并轉換器)進行轉換。 反之,當計算機向設備發送下行數據時,串口將字節數據轉換為位數據。 串行端口的基本功能是充當CPU和串行設備之間的編碼轉換器。 當數據通過串行端口從CPU發送時,字節數據被轉換為串行位。 當接收到數據時,序列中的位被轉換為字節數據。 在Windows環境(Windows NT,Win98,Windows 2000)中,串行端口是系統資源的一部分。 應用程序要使用串口進行通信,必須在使用前向操作系統提交資源請求(打開串口),通信完成后必須釋放資源(關閉串口)。 串行信號線 串行信號電纜的完整RS-232C接口有22根線,采用標準的25芯插頭支架(或9芯插頭支架)。
文章來自電力微機保護網